当前位置:文秘汇教案设计内容页

天火之谜教案

2023-10-19 20:00:02 教案 访问手机版

天火之谜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 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 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 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 ~~~~雷神

  西方人 ~~~~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 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 --所以发现了--引读

  (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 --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 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天火之谜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富兰克林有关资料;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由“谜”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

  指读课文的第一节。

  ⑴相机板书“暴”、“劈”,注意正音,强调字形。(“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⑵注意断句。

  ①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②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师生交流:什么是天火?天火之谜指的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4、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这篇文章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

  ⑴标出小节,划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节。

  注意断句: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节,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炸”、“毙”、“讽”、“揭”,指读、正音、指导记住字形。

  ⑶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

  相机正音:“匙”读“shi”。

  这一节介绍的是什么?

  ⑷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 你读懂了什么?什么是“无稽之谈”?哪个字意思是“根据”?

  ⑸指名朗读课文第六节。

  请你用这一节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这样,雷电轰鸣是,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中的“安然无恙”是什么意思?

  ⑹分小组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共同解决还不理解的词语。

  ⑺展示读:读你读得好的自然段。

  ⑻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默读课文,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出示生字,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书写时注意的?

  3、范写:暴、讽。

  4、学生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整体回顾

  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

  上帝的怒火 谜团 大胆推测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普扑通通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3、围绕课文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

  4、学生练说后师生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二、朗读课文,感受“艰难”

  1、浏览课文,想一想揭开雷暴秘密容易不容易?

  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写出体会。

  3.分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现场景,练习复述

  1、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文录音再次回到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之中。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凝神静听。

  3、学生对照板书,练习复述。

  4、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四、示范引路,指导造句

  1、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要求造句。(在板书中圈出“不足为奇”、“欣喜若狂”。)

  2、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吗?

  3、教师适时讲解:

  用“不足为奇”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的确不感到奇怪的。比如:等上月球对人类来说已经不足为奇。

  用“欣喜若狂”造句,所选的内容一定值得人高兴得发狂。比如: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全国人民欣喜若狂。

  4、集体交流,教师注意点拨、指导。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上帝的怒火 谜团 大胆推测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普扑通通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教材简析:《天火之谜》是一篇科学故事,记叙了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经过,赞扬了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大胆探究的科研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精确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人类。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

  教学理念:课文记叙了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经过,语句平实,没有豪言壮语,也不见慷慨陈词。教学时,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抓住重点词句领悟富兰克林取得成功的艰难,感受富兰克林的伟大,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天火之谜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能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雷暴的“可怕”以及人们的“冷嘲热讽”。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可怕”,“冷嘲热讽”

  一、激趣导入

  1、由“谜”导入:写谜—说谜

  2、揭题: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大自然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谜——板书:19 天火之谜。

  3、质疑:关于“天火之谜”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

  4、自读课文,简单介绍自己读书的收获。

  二、检查生字词

  三、感知雷暴,体会“可怕”

  1、出示第一组词:雷暴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指名读—齐读

  在人们的心目中天火是什么呢?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句话。

  2、出示第二组词:击倒  毙伤  劈开

  指名读—齐读

  完成练习:击倒(  )  毙伤(   )  劈开(   )

  说说看通过这组词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①指名读

  ②你觉得这一小节是围绕那一个词来写的?哪些词最能够体现这个“可怕”?

  ③(出示雷暴的图片)展开你们的想象,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哪些事情呢?

  ④你觉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来描述它?

  雷暴的可怕就在于它给人畜以及建筑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又几幅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三幅图片资料,教师介绍)

  4、看着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过渡:难道大象、汽车、房屋真的是因为得罪了上帝,触怒了雷神吗?当然不是,那雷暴究竟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四、了解人物、认识“雷暴”

  1、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一现象的呢?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出示富兰克林资料)有人曾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富兰克林一生的功绩,齐读“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政权”

  3、在别人看来,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是雷神,但在富兰克林看来,雷暴就是——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4、这是富兰克林的“推论”,是他“推测”的结果。

  5、那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推论呢?他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读一读。

  (出示雷电与放电现象的相似点)

  6、富兰克林得出这样的结论靠的是细心的观察,大胆的推测(板书:细心观察—大胆推测)

  过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样的推论现在看来是不足为奇,可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置信。

  五、体会“冷嘲热讽”、学习科学精神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人们当时的态度的?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谁来解释“冷嘲热讽”?人们为什么会对他冷嘲热讽呢?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说说“混为一谈”的意思,谁能将这句话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3、人们习惯了天上和人间是两个世界,所以他们认为富兰克林的推论是无稽之谈,所以他们对富兰克林是百般嘲笑,冷嘲热讽。你能试着读好这一段吗?

  4、富兰克林的推论当时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面对真理历史上还有许多人和富兰克林一样甚至比他遭受着更大的打击,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两则小例子:(指名读)

  5、无论是哥白尼还是布鲁诺他们都为了坚持真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也因此格外令人敬佩。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

  6、和所有热爱科学的勇士一样,富兰克林选择了——坚持,因为他坚信——(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心想:——

  7、可是仅仅靠口头上坚持是没有说服力的,要想让人信服就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来。对于富兰克林来说要想证明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就必须去——实验(板书:科学实验)

  8、富兰克林又是怎样实验的呢?从实验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下节课继续讨论。

  六、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1、4题。

  2、复述课文1—3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