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汇教案设计内容页

敬畏生命

2024-02-05 11:18:01 教案 访问手机版

敬畏生命 第1篇

  [小引]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的伦理学。他认为,,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文一]

  生命是一张美丽的网

  峄桐

  当人类的目光伸向宇宙的时候,我们发现,触目所及的是一片无尽的荒凉。而当我们回首自己所居住的星球,则是一片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景象,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讲,我们的周围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而构成这绿色世界的,便是生生不息的亿万种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犹如一张美丽的网,在装点着这个荒凉的宇宙。

  可是,60亿世界公民中,有几人时常意识到这一点?有几人在吃饭穿衣、劳作休闲的空隙里,感念过造化提供给我们的这一片美丽的花园?想到过要、爱惜自然,维护生命之网的长治久安?

  人类开始了解自身对地球的消极影响,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地球上已无一块净土,珠峰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云雾在加浓变酸——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地球上每天有上百种生命灭绝……生命之网面临着巨大的人为灾难,地球人的生存已危如累卵。

  1914年,苏格兰生物学家汤普逊率先提出了“生命之网”的概念。密歇根大学的伊文斯说,总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会明白,和人一样,动物也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法国学者史怀泽更提出了这一全新的伦理价值观: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海德格尔看来,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然而,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在贪婪的物欲甚嚣尘上的时候,伟人的呼声显得是那样的微弱。现在每天都有一百多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另有145种哺乳动物、437种鸟类、69种两栖类、400多种无脊椎动物和250种植物正处在灭绝的边缘。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清醒,环境问题的实质,不是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文化和价值取向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感情,那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感情。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新种的出现和老种的衰亡,速度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人为的原因加速了物种的灭绝,由于每一个种都是大量遗传信息的贮藏者,所以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生命之网的一个网眼的开裂,它给整个生命世界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因为在复杂的生命系统中,我们难以测算,一个与人类的功利距离较远的物种的消失,将会给生命之网的最终消失带来什么。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人的酋长,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愿意拿来献给每一个活着的生命,并作为此文的结尾: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可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

  (摘自《青岛环保》,有改动)

  [品评]

  作者依据“伟人”理论,紧紧围绕“生命之网”这一比喻阐发开来,高屋建瓴地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不是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文化和价值取向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感情”,使文章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作者还注意运用确凿的数据和事实来述说人类贪欲造成的罪恶,正是人类的滥捕、滥伐,才导致一个个物种在地球上迅速灭绝,这是生物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因为现实触目惊心,致使作者的笔端也蕴含感情,比如“60亿世界公民中,有几人时常意识到这一点?……维护生命之网的长治久安?”一段,反问句并举,既深情又深邃,醒人耳目。

  [文二]

  为所有动物不受虐待(节选)

  莽萍

  人有许多种学习的方式,全看他们怎样看待世界。如果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为人所用,人是一切生物的中心和主宰,就会无视其他生命的价值,就会把任意滥用和伤害能力低下的其他生物视为当然。

  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地球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就会发现,我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检讨。譬如,在中学阶段就用小动物活体来做所谓实验,就是一个不人道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健康的养料。这一点,连有的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了。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成人教师却没有反省。有一位著名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因为反对这种残酷的实验课,跟学校和老师作了多次交涉,恳求老师能不能不要伤害青蛙,或者分成小组,共同解剖一只青蛙,而不是人手一只。可是,她到底没有劝说成功,于是就决定在那一天拒绝到校上课。那是她整个学期第一次请假不去学校。

  她的勇气有没有引起注意,有没有成为下一次类似实验课的真正有意义的障碍,我不知道,但是,我真心为这个中学生的爱和勇气感到骄傲。她不因为生命弱小就去欺负,不因为善小就不为。

  现在许多国家都取消了小学和中学的动物活体实验。这是近几十年来环境伦理观念和道德进步的结果。生物学已经建立很多年了,写作的书籍成千上万,现在还有了各种模型、图谱和视听网络可以用来学习。而我们却要在赶上“发达国家的实验水平”的口号下,努力设置活体动物实验课。的确,在以往的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有过名目繁多的残害动物的实验,但是,随着动物保护哲学和生命伦理观念的强烈冲击,动物福利组织的实际抗争

  得到极大的认同,中学里野蛮的动物实验课逐步被取消,换成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活,或者解剖动物尸体来学习。为什么我们非要做日渐被别人废除的残酷实验呢?在中学阶段,有什么知识是非要透过折磨动物来学习的呢?可能,我们需要赶上的不是生物课的实验水平,而是其他的东西,比如对待动物生命的态度。

  香港环保先驱温石麟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以保护自然为己任的道路上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物老师——他大学预科的生物教授。这位外籍老师是他爱护自然的最初的带领者。一次,他们去香港海边作海岸生态考察。那位老师站在退潮的烂泥里,告诉正在寻找生物样本的学生们:你们可以取上来观察,但是,完事后要放回原位,因为他们是属于这里的,我们是大自然的观察者,不应该破坏、扰乱大自然的平衡。这位赤脚站在烂泥里的教师,一直引导着他的学生走向尊敬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活。

  我深信,这就是教育。善待自然、善待动物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天生具备这种态度。

  (原载《中国青年报》)

  [品评]

  本文开篇即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学阶段就用小动物活体来做所谓实验,……+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健康的养料。”并且通过典型的例证和鲜明的正反对比论证,深入地展开剖析。

  由于材料精警动人,议论鞭辟入里,使文章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文三]

  张全民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卑劣,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只有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比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潭中;老羚羊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从而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只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原载《散文》)

  [品评]

  本文内容非常丰富,既引用了生动的故事,又叙述了亲身经历,而且不乏精当的议论,使读者在饶有意趣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结尾的语句“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如巨大的红色惊叹号,特别具有警策力量。

  [文四]

  野性的生命

  田雷

  曾经,被电视上的《动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虽然并不那么喜欢看电视(而它至今仍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节目)。喜欢它,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是那份生命在我的独立、自尊和自信。

  曾经见过一幅照片,并深深地为之而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双狼的眼睛,凝神注视着我,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它积聚着强悍的力量,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

  还见过一幅荒漠上奔腾的两匹斑马的照片,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它们高昂着头仰天嘶鸣的奔放向上的气势;其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沉沉乌云的映衬下,越发地激荡人心,如同风尘古道上一首回肠荡气的战歌。

  而这里是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寒缺氧地带,任何动物都可能因缺氧衰竭而亡,生命的存在极其艰难,但是它们依然凭借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有的。毕竟在城市中,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需要面临和应付工作中的压力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极其难得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的。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更不要说亲眼目睹并亲临感受那山林间、草原上、旷野中自由地纵横驰聘的英豪气度。

  但更多的是,常常地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着;渴望如它们一样的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和旋律,在心灵深处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那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时期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真诚信仰,而终于领悟了生命。

  正是由于自然界其他万物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张扬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和追求奋斗拼搏的激情。

  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已经被文明越来越远的隔绝了自然的我们,又该从何、如何去欣赏生命的激扬,领悟生命的真谛呢?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生命是充满激情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

  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摘自《广西环保》)

  [品评]

  文章描写与议论有机结合,先以形象的笔墨展示野生动物激扬奔放的“野性的激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在此基础上阐发精到的见解——“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观点新颖而有见地,行文凝练而有气势。

敬畏生命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并从中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学习本文从日常生活现象去感悟生活和人生

  3.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力量,1敬 畏 生 命(一课时)。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具:录音机和录音带(也可用电脑一室的电脑播放音乐)

  预习指导:

  1.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查字典,解释有关词语。

  一、课前演讲:轮到的同学谈学习某方面的感受 (3分钟)

  随机请一名学生评价演讲的效果(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有的学生不脱稿或者其他不合要求者,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的片断,教师简介贝多芬在失聪后仍创作了不少传世之作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命运》乐曲中对命运的挑战,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课文都是表现作家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的。

  [备学生]听完音乐之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谈感受,导出一种力量感而得出向命运的抗争与挑战的想法,再结合各篇目的标题让学生归纳共同主题。

  教师讲解:这节课先从《敬畏生命》一文体会作者是从什么现象引起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体验。

  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练习]播放另一首乐曲《春江花月夜》,全班在乐曲声中朗诵全文。(该乐曲较抒情,开始平缓,后面略有起伏,以配合课文感情的变化。)

  方法指导:朗读前先提醒几个易读错的字音:纤读作xi n诧 ch ,侈 ch ,要求读得准确、流利、有节奏;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文中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在朗读后,对学生读书情况作评价并补充正音。

  [备学生]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朗读的情况,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要进行纠正或者示范性朗读,在概括事件和抒情时给予不同的合理答案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提问]本文写了什么?请用简要的话概述。(实现目标1)

  抽查二人后由有兴趣的补充,教师评价,内容要点:作者偶而见到的树木飘送种子的现象,引发了对生命的折服和敬畏的感悟。

  [备学生]答案不要求一致,意思相近即可。只要能引导学生理解要点即可,同时注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答题能力.

  [讨论]读完全文,你有些什么感受?先独立思考,进行笔录,再相继发言,班内交流,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敬 畏 生 命(一课时)》。(实现目标1、3)

  [备学生]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引导学生谈对生命的思考。有的学生讲到一点也行,最后教师把各人答案归并.

  四、分析写作思路,加深理解。(20钟)

  [练习]朗读课文片断。

  要求:选出自己欣赏的或能触动自己感受的片断,自由地、大声地读。

  [解说]从大家发言和朗读的情况看来,这篇短文很能触动人,而且激发了大家对生命的思考,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出这样的效果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注:以下采用师生对答的方式进行)

  [备学生]少量学生找不到感受深的片断是正常的,但如果有很多人教师就要给出一点示范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有意义的句子.

  [提问]文章是从什么事情入笔的?

  要点:从作者偶尔见到的树木飘送种子的现象入手写的。也就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写起。(实现目2)

  [提问]这样的日常小事为什么会让作者有所感触?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要点:因为树木在飘送种子过程中显示出生命的伟大。语句有“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觉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用课文语句回答。

  要点:“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提问]文章的最后两段与开头两段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是什么?(实现目标1)

  要点:开头两段以记叙为主,最后两段是以抒情、议论为主。开头的记叙是基础,为后文的议论、抒情蓄势、铺垫;最后的议论、抒情用来揭示文章主旨,即“我”之感悟。

  [备学生]本题难度较大,教师在提示的基础上可加以总结,学生只要可以说了零星即可]

  [提问]作者如何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即作者如何从事件引出感悟,这是理解本文写法的关键)?(实现目标2)

  要点:作者用自己的心情变化做线索将两部分连接起来。从开头的“不经意”、“不注意”——“令人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敬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讲解]:作者先简要叙述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事,然后借助自己内心的感触,通过抒情、议论将自己对生命的敬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文章不长,语言平实,却有深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讨论]谈谈你对本文写法的看法。

  [处理方法]答案不要求一致。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这样的写法。自由发言,如果无人说则提问三人以上中上生.

  五、欣赏品味。(3分钟)

  [练习]朗读全文。

  [处理方]法:散读法,老师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读前要求学生:带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读;欣赏本文从日常生活小事引发感悟和思考的巧妙构思及其自然流畅的语言。

  六、小结。(1分钟)

  教师讲解: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生活感悟类散文。要学习这种写法,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日常生活,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深入思考。

  七、作业布置。(1分钟)

  1.为什么说树木飘送种子是“惊心动魄的壮举”?(A)

  2.解释下列词语。 浑然不觉 诧异 震撼 奢侈 惊心动魄。(A)

  3.从自己阅读过的书中摘抄关于“人生”“生命”的名句不少于十句。(B)

  4.观察植物萌芽、生长的情况,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力量。写一段体会,200字左右。(C)

敬畏生命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法、讲解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由溺水事故图片,引入课题《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分析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情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突然身体出现问题:如抽经、心脏病等。

  2、学生分组讨论:面对溺水溺水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防溺水安全“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五、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6、教育学生自救和发现他人溺水如何施救?

  (一)自救方法: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脚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

  (二)救助他人的方法:

  1、保持沉着冷静,并大声呼救。

  2、向附近的大人求救。

  3、打电话(110、120),说清地点、人员。

  4、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两人或两人以上一起利用身边的树枝、竹竿、绳子等拉住落水者。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敬畏生命 第4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直接进入课题,提示作者,提问引起学生注意:

  问:生命是什么?为什么可敬?又怎么可畏?

  二.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领会:

  1.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

  三. 提问讨论。

  1.根据刚才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2段):描写所见到的景象。

  第二部分(3、4、5段):书写自己的感受。〗

  2.请一个学生复述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要求说出开始时的神情,随后的变化,第二天的情态,并说清楚其原因。

  〖突出:几棵树、飘散──云库──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

  不经意──吃惊──诧异和震撼〗

  3.第二部分作者书写了自己的感受。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和句子。(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感受。相关的词语同时要求学生翻书理解。)

  〖词有:折服、敬畏、碰撞、感动。句子有:○1我几乎第一次遇见生命。○2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3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4.作者为什么“折服”、“敬畏”?

  〖因为我“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为“造物者惊心动魄的壮举”所感动。

  5.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因为树不分昼夜的飘送种子,为播撒后代竭尽全力,而成功率却极小,或许其中“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6.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作者以前对生命的形式和意义并不经意,只是把它看作一种具体的物的生存方式,而没有去思考它们的作为“生命”的本质意义。而这次飞絮飘种的情景,引发作者第一次对“生命”的本质意义的感悟,她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无私地传递生命,不惜代价,不求回报,顽强执着的,惊心动魄的精神。“生命”在这里已不是一种具体的植物或动物,而是一种普遍的抽象的生命,即本质意义上的'生命,或生命的本质意义。〗

  7.文章最后一句话应怎样理解?(这个句子比较复杂,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去启发学生理解。)

  〖“土地”比喻心田,即“心之峡谷”;“敬畏”应是“敬重,不敢轻视”的意思。这个句子含蓄地写出了由树木飞絮飘种所得到的人生感悟──敬畏生命,即生命是神圣的、无私的、顽强的,要热爱生命、敬重生命。这种感悟经过作者长期的观察和深思,已经形成了一种深刻的理性认识,所以把它比喻为成长在心之峡谷的一棵蔚然成阴的大树,不仅让“我”懂得了敬畏生命,而且还让“我”懂得了“怎样敬畏生命”。〗

  8.作者在文章末尾表达的情感与前面有甚么不同?

  (理解文章情感发展的线索)〖不经意──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敬畏──蔚然成阴〗

  四. 总结。(提问回顾前面讲过的重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略)

  3.在你所感受到的生命现象中,有什么让你感动的地方吗?(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讨论。)

  五. 布置作业。

  1.解释预习提示要求积累的词语,并分别造句。

  2.回答练习第一题的两个问。

敬畏生命 第5篇

  教学目标 :

  1.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并从中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学习本文从日常生活现象去感悟生活和人生

  3.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力量。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具:录音机和录音带(也可用电脑一室的电脑播放音乐)

  预习指导:

  1.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查字典,解释有关词语。

  一、课前演讲:轮到的同学谈学习某方面的感受 (3分钟)

  随机请一名学生评价演讲的效果(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有的学生不脱稿或者其他不合要求者,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2分钟)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的片断,教师简介贝多芬在失聪后仍创作了不少传世之作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命运》乐曲中对命运的挑战,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课文都是表现作家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的。

  [备学生]听完音乐之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谈感受,导出一种力量感而得出向命运的抗争与挑战的想法,再结合各篇目的标题让学生归纳共同主题。

  教师讲解:这节课先从《敬畏生命》一文体会作者是从什么现象引起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体验。

  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练习]播放另一首乐曲《春江花月夜》,全班在乐曲声中朗诵全文。(该乐曲较抒情,开始平缓,后面略有起伏,以配合课文感情的变化。)

  方法指导:朗读前先提醒几个易读错的字音:纤读作xi n诧 ch ,侈 ch ,要求读得准确、流利、有节奏;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文中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在朗读后,对学生读书情况作评价并补充正音。

  [备学生]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朗读的情况,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要进行纠正或者示范性朗读,在概括事件和抒情时给予不同的合理答案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提问]本文写了什么?请用简要的话概述。(实现目标1)

  抽查二人后由有兴趣的补充,教师评价,内容要点:作者偶而见到的树木飘送种子的现象,引发了对生命的折服和敬畏的感悟。

  [备学生]答案不要求一致,意思相近即可。只要能引导学生理解要点即可,同时注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答题能力.

  [讨论]读完全文,你有些什么感受?先独立思考,进行笔录,再相继发言,班内交流。(实现目标1、3)

  [备学生]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引导学生谈对生命的思考。有的学生讲到一点也行,最后教师把各人答案归并.

  四、分析写作思路,加深理解。(20钟)

  [练习]朗读课文片断。

  要求:选出自己欣赏的或能触动自己感受的片断,自由地、大声地读。

  [解说]从大家发言和朗读的情况看来,这篇短文很能触动人,而且激发了大家对生命的思考,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出这样的效果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注:以下采用师生对答的方式进行)

  [备学生]少量学生找不到感受深的片断是正常的,但如果有很多人教师就要给出一点示范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有意义的句子.

  [提问]文章是从什么事情入笔的?

  要点:从作者偶尔见到的树木飘送种子的现象入手写的。也就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写起。(实现目2)

  [提问]这样的日常小事为什么会让作者有所感触?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要点:因为树木在飘送种子过程中显示出生命的伟大。语句有“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觉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用课文语句回答。

  要点:“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提问]文章的最后两段与开头两段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是什么?(实现目标1)

  要点:开头两段以记叙为主,最后两段是以抒情、议论为主。开头的记叙是基础,为后文的议论、抒情蓄势、铺垫;最后的议论、抒情用来揭示文章主旨,即“我”之感悟。

  [备学生]本题难度较大,教师在提示的基础上可加以总结,学生只要可以说了零星即可]

  [提问]作者如何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即作者如何从事件引出感悟,这是理解本文写法的关键)?(实现目标2)

  要点:作者用自己的心情变化做线索将两部分连接起来。从开头的“不经意”、“不注意”——“令人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敬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讲解]:作者先简要叙述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事,然后借助自己内心的感触,通过抒情、议论将自己对生命的敬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文章不长,语言平实,却有深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讨论]谈谈你对本文写法的看法。

  [处理方法]答案不要求一致。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这样的写法。自由发言,如果无人说则提问三人以上中上生.

  五、欣赏品味。(3分钟)

  [练习]朗读全文。

  [处理方]法:散读法,老师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读前要求学生:带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读;欣赏本文从日常生活小事引发感悟和思考的巧妙构思及其自然流畅的语言。

  六、小结。(1分钟)

  教师讲解: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生活感悟类散文。要学习这种写法,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日常生活,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深入思考。

  七、作业 布置。(1分钟)

  1.为什么说树木飘送种子是“惊心动魄的壮举”?(A)

  2.解释下列词语。 浑然不觉 诧异 震撼 奢侈 惊心动魄。(A)

  3.从自己阅读过的书中摘抄关于“人生”“生命”的名句不少于十句。(B)

  4.观察植物萌芽、生长的情况,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力量。写一段体会,200字左右。(C)

  说课:以朗读、阅读、讨论为主,同学借助音乐激发情绪。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学后记:事实证明本文在教学过程 中引用了音乐的刺激,效果不错,开头学生听到《命运》很激动,充满活力,这也乐曲本身的特点也有关系,所以应该选准。配乐朗诵也增加了一些情趣。不过在整体课文这一环节上学生大多不敢说,不善于说,往往只是只言片语,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后来好了一些,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很有帮助,要坚持下去。

  附板书:

  景:树木 飘散 白色纤维

  无限 整个 漫天

  情:不经意-------吃惊--------诧异、震撼 (叙述描写)

  折服、敬畏生命

  (抒情、议论)

敬畏生命 第6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命的思考”中的“探问生命的”第二框——“敬畏生命”,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本框有两目

  1、“生命至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认识到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

  2、“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学情分析】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活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选择过上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明确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2.能力目标

  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教学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这个周末是什么日子?给同学们一些提示,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生:母亲节)对,就是母亲节,现代的母亲节是由美国的一位孝顺的女儿所发起,一经设立就得以迅速的传播,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这一天表达对母亲的爱,母亲之所以在我们心里占据着最高的位置,是因为她赋予了我们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生命。

  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你对生命的理解呢?(预设回答:宝贵、珍惜、短暂、精彩、独特的,不可逆的)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这些词汇中都包含着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敬畏生命》

  (根据实际日期,从母亲节引入,使知识、情感过过渡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

  一、生命至上

  对于敬畏这个词,同学们可能会有些陌生(解说敬畏的含义)所以要了解敬畏生命的内容,就从几个目标入手,同学们请齐读:(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的年纪还小,大多数都尚未亲身经历过生死之事,所以,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各方面的视频以及文字和图片资料,还邀请了几位新闻播报员,与老师共同来上这节《敬畏生命》的新闻主题课。其余的同学就作为评论员来对这些新闻事件做品评。接下来就进入新闻播报时间,有请我们的1号播报员(天津爆炸)

  2号播报员(洪涝灾害)同学听了这以上的两则新闻,对于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有那些想法?

  (通过两起自然灾害,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是脆弱的。)

  1.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展示火灾、地震、车祸、校园暴力等图片;展示灾难发生时,人们的救援的图片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我为逝去生命的感到难过、惋惜;

  2)我为那些救援工作者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敬佩他们;

  3)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不知不觉就有可能失去它;

  4)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5)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6)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2.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观看时事报道“西安救援落井儿童”视频,和p96“陶行知的故事”

  你是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上述的报道和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当祖国强大时,更有利于保护我们个人的生命……

  (通过探究和分享时事报道,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同时提醒学生要关注社会新近发生的事情,用道德与法治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

  3.我们要承认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P95探究与分享“火灾发生时”ppt“最美逆行者”

  讨论: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自己的生命吗?

  可能出现的回答:

  1)不是,生命至上,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我们要“仁者爱人”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生命至上,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自觉珍爱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二、休戚与共

  1.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P96阅读与感悟“我是一个生命”

  从上面的图片和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要关怀他人的生命;我的心理需求和他人的一样,都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

  (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的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进而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P97探究与分享“善的力量”和ppt“蹲下去”

  上述的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不同的情境中能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可能出现的回答:

  1)善待他人在生活中做起来并不难,有时可能是举手之劳;

  2)我们蹲下去,是对孝道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

  3)警察蹲下去,是为他人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

  4)医生蹲下去,是在给患者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5)这是善的力量,我们也要关怀关心身边的人……

  (通过情境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P97相关链接:孟子“四端说”(ppt)

  孟子的这段话反映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

  1)对生命的敬畏是要发自内心,在生活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通过么名字的这段话使学生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是人们应有的道德需求,而不是强迫于谁的命令,从正面引领学生过积极向上的道德生活。)

  观察与反思ppt“漠视生命的'人”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今天你对这样的情境有何新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回答:

  1)这些人没有道德底线,不尊重生命,没有敬畏之心:

  2)伤害他人生命的人最终是要对此付出代价的;

  3)要告诫这些人:生命至上,要敬畏生命,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通过生活中不良现象的再现,使学生从课本的理论走向生活,认识到社会是复杂的,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敬畏生命要处处留心,为下一课“珍视生命”做好铺垫。)

  课堂总结(板书ppt)

  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1.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2.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二.休戚与共

  1.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2.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作业布置

  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C )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A.B.C.D.

  2.《爱心》栏目的“知心姐姐”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痛苦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知心姐姐”的行动是( D )

  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当他人生命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肯定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A.B.C.D.

  3.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C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

  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

  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

  4.生命哲学家史怀译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生命。我们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敬畏生命 第7篇

  [小引]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文一] 

  生命是一张美丽的网 

  峄桐 

  当人类的目光伸向宇宙的时候,我们发现,触目所及的是一片无尽的荒凉。而当我们回首自己所居住的星球,则是一片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景象,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讲,我们的周围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而构成这绿色世界的,便是生生不息的亿万种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犹如一张美丽的网,在装点着这个荒凉的宇宙。 

  可是,60亿世界公民中,有几人时常意识到这一点?有几人在吃饭穿衣、劳作休闲的空隙里,感念过造化提供给我们的这一片美丽的花园?想到过要敬畏生命、爱惜自然,维护生命之网的长治久安? 

  人类开始了解自身对地球的消极影响,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地球上已无一块净土,珠峰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云雾在加浓变酸——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地球上每天有上百种生命灭绝……生命之网面临着巨大的人为灾难,地球人的生存已危如累卵。 

  1914年,苏格兰生物学家汤普逊率先提出了“生命之网”的概念。密歇根大学的伊文斯说,总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会明白,和人一样,动物也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法国学者史怀泽更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全新的伦理价值观: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海德格尔看来,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然而,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在贪婪的物欲甚嚣尘上的时候,伟人的呼声显得是那样的微弱。现在每天都有一百多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另有145种哺乳动物、437种鸟类、69种两栖类、400多种无脊椎动物和250种植物正处在灭绝的边缘。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清醒,环境问题的实质,不是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文化和价值取向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感情,那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感情。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新种的出现和老种的衰亡,速度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人为的原因加速了物种的灭绝,由于每一个种都是大量遗传信息的贮藏者,所以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生命之网的一个网眼的开裂,它给整个生命世界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因为在复杂的生命系统中,我们难以测算,一个与人类的功利距离较远的物种的消失,将会给生命之网的最终消失带来什么。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人的酋长,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愿意拿来献给每一个活着的生命,并作为此文的结尾: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可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 

  (摘自《青岛环保》,有改动) 

  [品评] 

  作者依据“伟人”理论,紧紧围绕“生命之网”这一比喻阐发开来,高屋建瓴地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不是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文化和价值取向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感情”,使文章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作者还注意运用确凿的数据和事实来述说人类贪欲造成的罪恶,正是人类的滥捕、滥伐,才导致一个个物种在地球上迅速灭绝,这是生物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因为现实触目惊心,致使作者的笔端也蕴含感情,比如“60亿世界公民中,有几人时常意识到这一点?……维护生命之网的长治久安?”一段,反问句并举,既深情又深邃,醒人耳目。 

  [文二] 

  为所有动物不受虐待(节选) 

  莽萍 

  人有许多种学习的方式,全看他们怎样看待世界。如果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为人所用,人是一切生物的中心和主宰,就会无视其他生命的价值,就会把任意滥用和伤害能力低下的其他生物视为当然。 

  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地球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就会发现,我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检讨。譬如,在中学阶段就用小动物活体来做所谓实验,就是一个不人道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健康的养料。这一点,连有的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了。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成人教师却没有反省。有一位著名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因为反对这种残酷的实验课,跟学校和老师作了多次交涉,恳求老师能不能不要伤害青蛙,或者分成小组,共同解剖一只青蛙,而不是人手一只。可是,她到底没有劝说成功,于是就决定在那一天拒绝到校上课。那是她整个学期第一次请假不去学校。 

  她的勇气有没有引起注意,有没有成为下一次类似实验课的真正有意义的障碍,我不知道,但是,我真心为这个中学生的爱和勇气感到骄傲。她不因为生命弱小就去欺负,不因为善小就不为。 

  现在许多国家都取消了小学和中学的动物活体实验。这是近几十年来环境伦理观念和道德进步的结果。生物学已经建立很多年了,写作的书籍成千上万,现在还有了各种模型、图谱和视听网络可以用来学习。而我们却要在赶上“发达国家的实验水平”的口号下,努力设置活体动物实验课。的确,在以往的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有过名目繁多的残害动物的实验,但是,随着动物保护哲学和生命伦理观念的强烈冲击,动物福利组织的实际抗争 

  得到极大的认同,中学里野蛮的动物实验课逐步被取消,换成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活,或者解剖动物尸体来学习。为什么我们非要做日渐被别人废除的残酷实验呢?在中学阶段,有什么知识是非要透过折磨动物来学习的呢?可能,我们需要赶上的不是生物课的实验水平,而是其他的东西,比如对待动物生命的态度。 

  香港环保先驱温石麟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以保护自然为己任的道路上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物老师——他大学预科的生物教授。这位外籍老师是他爱护自然的最初的带领者。一次,他们去香港海边作海岸生态考察。那位老师站在退潮的烂泥里,告诉正在寻找生物样本的学生们:你们可以取上来观察,但是,完事后要放回原位,因为他们是属于这里的,我们是大自然的观察者,不应该破坏、扰乱大自然的平衡。这位赤脚站在烂泥里的教师,一直引导着他的学生走向尊敬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活。 

  我深信,这就是教育。善待自然、善待动物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天生具备这种态度。 

  (原载《中国青年报》) 

  [品评] 

  本文开篇即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学阶段就用小动物活体来做所谓实验,……+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健康的养料。”并且通过典型的例证和鲜明的正反对比论证,深入地展开剖析。 

  由于材料精警动人,议论鞭辟入里,使文章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文三] 

  敬畏生命 

  张全民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卑劣,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只有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比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潭中;老羚羊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从而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只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原载《散文》) 

  [品评] 

  本文内容非常丰富,既引用了生动的故事,又叙述了亲身经历,而且不乏精当的议论,使读者在饶有意趣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结尾的语句“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如巨大的红色惊叹号,特别具有警策力量。 

  [文四] 

  野性的生命 

  田雷 

  曾经,被电视上的《动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虽然并不那么喜欢看电视(而它至今仍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节目)。喜欢它,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是那份生命在我的独立、自尊和自信。 

  曾经见过一幅照片,并深深地为之而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双狼的眼睛,凝神注视着我,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它积聚着强悍的力量,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 

  还见过一幅荒漠上奔腾的两匹斑马的照片,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它们高昂着头仰天嘶鸣的奔放向上的气势;其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沉沉乌云的映衬下,越发地激荡人心,如同风尘古道上一首回肠荡气的战歌。 

  而这里是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寒缺氧地带,任何动物都可能因缺氧衰竭而亡,生命的存在极其艰难,但是它们依然凭借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有的。毕竟在城市中,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需要面临和应付工作中的压力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极其难得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的。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更不要说亲眼目睹并亲临感受那山林间、草原上、旷野中自由地纵横驰聘的英豪气度。 

  但更多的是,常常地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着;渴望如它们一样的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和旋律,在心灵深处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那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时期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真诚信仰,而终于领悟了生命。 

  正是由于自然界其他万物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张扬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和追求奋斗拼搏的激情。 

  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已经被文明越来越远的隔绝了自然的我们,又该从何、如何去欣赏生命的激扬,领悟生命的真谛呢?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生命是充满激情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 

  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摘自《广西环保》) 

  [品评] 

  文章描写与议论有机结合,先以形象的笔墨展示野生动物激扬奔放的“野性的激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在此基础上阐发精到的见解——“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观点新颖而有见地,行文凝练而有气势。

敬畏生命 第8篇

  班会地点:

  

  主持人:

  班主任

  班会议程:

  一、主题阐释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甚或忽视生命、放弃生命,如“我爸是李刚”“店铺生弑母”事件。设计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

  二、班会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感受生命的美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超越生命,让生命焕发光彩。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思、议、说,锻炼学生说话、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健康发展为目标。

  2.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主体验、自己感受,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

  3.通过具体的行动达到升华生命认识的目的。

  三、班会流程

  导入: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呢?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老师通过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反复思索究竟什么是生命——当我早上打开窗帘听到鸟鸣,就认为那是生命的歌唱;当我看到雄鹰盘旋蓝天,就认为那是生命的飞翔;当我看到起伏连绵的群山,就认为那是生命的巍峨;当我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就认为那是生命的深邃。

  第一部分认识生命

  学生1:在自然界里,生命以它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构成了自然界精美壮观、无以伦比的景象。

  学生2:形形色色的植物给大地、海洋,以致冰峰雪岭披上了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外衣。生命很神奇!

  学生3:数不清的千奇百态的动物,为壮观辉煌的自然景色增添了奔腾跃动的雄健和飞翔邀游奇观。

  学生4:自然的生命力很顽强,很壮观;人的成长需要经历幼年、少年、青年等过程。在成长中要经历挫折、艰难困苦,要懂得感恩。

  学生5:我们要热爱大自然,我们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学生6: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学校老师教育我们成长,社会赋予我们责任。我们应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老师总结:

  生命就是有机体具有自己繁殖和复制的能力,能从自然界摄取维持这种能力所必需的养料。人类,是自然造化中最神奇、最伟大、最美丽的创造,人的智慧不仅使自然界生命的完美达到了颠峰,而且,还给生命赋予了崇高、尊严、博大和无限的创造力。

  3.引导学生听音频——生命之歌,思考什么是生命的意义。(音频略、学生发言)

  名言警句: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第二部分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1.放幻灯片:让学生分别介绍霍金、哈森迈尔、张海迪、史铁生事迹。学生1:霍金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学者,是个患有脊髓侧索硬化症,已经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甚至连说话也只有他的秘书才能听懂。而正是这样一个严重残疾的人,用他的意志、毅力和智慧,顽强地在深奥的天体物理学领域里探索着,他那无懈可击的计算,精确的推论,常常与实验观察数据惊人地吻合,这使他的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也使他本人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不仅珍爱生命,而且让生命精彩地绽放!

  学生2:德国探险家哈森迈尔七岁时在父亲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本《与珊瑚和鲨鱼作伴》的'书,他入了迷。十年以后,他开始了洞穴探险的生涯。后来,他发现了二百多个洞穴和洞穴的延伸,并受法国政府的委托在地中海进行了水下探险。不幸的是,有一次他受美国电视公司委托在奥地利的沃尔夫冈湖底拍摄时遇险,身体高位截瘫。但是,哈森迈尔没有放弃生命,没有放弃探索生命意义的理想。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制造了一艘只能坐一个人的“洞穴号”潜水艇,开始孤身一人在地下千米深处、罕有生命踪迹的洞穴、暗河和湖泊里漫游。为探寻人们未曾到过的领域,他充满热情地工作着。他珍爱生命,执着地延续了生命。生命在他不畏艰险的探索中展开了翅膀!

  第三部分敬畏生命拯救生命

  2.老师点拨总结

  3.观看“我爸是李刚”“店铺生机场弑母”视频(视频略),思考发言。

  第四部分如何享受和超越生命以提升生命的质量?分组讨论

  1组代表:珍爱生命、超越生命就是对生活的热爱,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就是以崇高的敬意和万分的热忱去拥抱生活,体味生命的意义。

  2组代表: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生命,还在于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更在于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3组代表:小草活着,是为了给生命奉献一抹新绿;小树活着,是为了给生命留下一抹阴凉;小鸟活着,是为了让生命展开一双翅膀。

  4组代表:我们活着,享受着阳光、空气,享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我们还应该奉献,用行动去爱父母家庭、去爱同学老师、去爱学校社会、去爱自然宇宙。

  5组代表: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他的生命才能美丽多彩——活着,是为了让生命飞翔。

  老师总结:

  我们站着是一棵树,倒下也要是一座桥。没有人永远成功,也没有人永远失败,却有人永远进取。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通过,留下圈圈年轮。只要我们从人生路上走过,就会留下青春成长的足迹。“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高高地飞翔”。

  四、课后反思

  略

敬畏生命 第9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命的思考”中的“探问生命的”第二框——“敬畏生命”,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本框有两目

  1、“生命至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认识到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

  2、“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学情分析】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活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选择过上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明确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2.能力目标

  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教学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这个周末是什么日子?给同学们一些提示,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生:母亲节)对,就是母亲节,现代的母亲节是由美国的一位孝顺的女儿所发起,一经设立就得以迅速的传播,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这一天表达对母亲的爱,母亲之所以在我们心里占据着最高的位置,是因为她赋予了我们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生命。

  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你对生命的理解呢?(预设回答:宝贵、珍惜、短暂、精彩、独特的,不可逆的)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这些词汇中都包含着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敬畏生命》

  (根据实际日期,从母亲节引入,使知识、情感过过渡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

  一、生命至上

  对于敬畏这个词,同学们可能会有些陌生(解说敬畏的含义)所以要了解敬畏生命的内容,就从几个目标入手,同学们请齐读:(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的年纪还小,大多数都尚未亲身经历过生死之事,所以,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各方面的视频以及文字和图片资料,还邀请了几位新闻播报员,与老师共同来上这节《敬畏生命》的新闻主题课。其余的同学就作为评论员来对这些新闻事件做品评。接下来就进入新闻播报时间,有请我们的1号播报员(天津爆炸)

  2号播报员(洪涝灾害)同学听了这以上的两则新闻,对于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有那些想法?

  (通过两起自然灾害,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是脆弱的。)

  1.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展示火灾、地震、车祸、校园暴力等图片;展示灾难发生时,人们的救援的图片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我为逝去生命的感到难过、惋惜;

  2)我为那些救援工作者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敬佩他们;

  3)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不知不觉就有可能失去它;

  4)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5)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6)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2.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观看时事报道“西安救援落井儿童”视频,和p96“陶行知的故事”

  你是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上述的报道和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当祖国强大时,更有利于保护我们个人的生命……

  (通过探究和分享时事报道,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同时提醒学生要关注社会新近发生的事情,用道德与法治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

  3.我们要承认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P95探究与分享“火灾发生时”ppt“最美逆行者”

  讨论: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自己的生命吗?

  可能出现的回答:

  1)不是,生命至上,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我们要“仁者爱人”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生命至上,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自觉珍爱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二、休戚与共

  1.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P96阅读与感悟“我是一个生命”

  从上面的图片和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

  1)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要关怀他人的生命;我的心理需求和他人的一样,都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

  (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的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进而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P97探究与分享“善的力量”和ppt“蹲下去”

  上述的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不同的情境中能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可能出现的回答:

  1)善待他人在生活中做起来并不难,有时可能是举手之劳;

  2)我们蹲下去,是对孝道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

  3)警察蹲下去,是为他人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

  4)医生蹲下去,是在给患者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5)这是善的力量,我们也要关怀关心身边的人……

  (通过情境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P97相关链接:孟子“四端说”(ppt)

  孟子的这段话反映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

  1)对生命的敬畏是要发自内心,在生活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通过么名字的这段话使学生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是人们应有的道德需求,而不是强迫于谁的命令,从正面引领学生过积极向上的道德生活。)

  观察与反思ppt“漠视生命的人”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今天你对这样的情境有何新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回答:

  1)这些人没有道德底线,不尊重生命,没有敬畏之心:

  2)伤害他人生命的人最终是要对此付出代价的;

  3)要告诫这些人:生命至上,要敬畏生命,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通过生活中不良现象的再现,使学生从课本的理论走向生活,认识到社会是复杂的,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敬畏生命要处处留心,为下一课“珍视生命”做好铺垫。)

  课堂总结(板书ppt)

  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1.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2.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二.休戚与共

  1.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2.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作业布置

  略

敬畏生命 第10篇

  一、班会主题:

  吟咏挫折 阳光生命

  二、主题班会背景:

  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一方面享受着富裕无虑的生活,但一方面经历过超过常人的挫折。有些孩子面对磨难与挫折,表现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对他们进行承受磨难与挫折的教育,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们自立、自强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主题班会就应运而生。

  三、活动准备:

  1、 搜集影视资料片段。

  2、 学生搜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

  3、 学生搜集有关名人的故事

  4、 制作班会课件。

  四、过程展现:

  老师:同学们都是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你们的人生旅途中会遇到更多的磨难,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无奈与不公,你是回避?是直面?是轻生?还是重生?相信今天的主题班会“吟咏磨难 阳光生命”会带给你启示。

  (情景再现)播放短片生命脆弱可贵(3分钟)

  老师:刚才我们看的就是我们每个生命诞生时的情景,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呢?下面请一个同学起来谈谈。

  同学: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的母亲太伟大,我们要尊敬父母,爱惜自己的生命。

  同学:我们在欢庆自己生命诞生的时日,不要忘记那是母亲的黑色时刻,母子共同为生命抗争。

  老师:是的,我们的生命孕育诞生,凝结了父母多少心血。但是,呵护我们的生命的岂止是我们的父母,。你还记得小学时学校门口的交警叔叔吗?你还记得送你过马路的老师吗?你还记得蹒跚接送你上学的白发外婆吗?你还记得那些可怕又可亲的护士、医生吗?你可知道有多少人的保驾护航才使得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如此之绚烂。

  ( 情景再现)学生讲自己的小故事:老师或者亲人对自己的关爱的最深刻的事情。(4分钟)

  老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这个小故事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同学来说一下。

  同学甲:为了一个生命,有许多人来相助,更说明我们的生命存在不容易。

  同学乙:如果我们伤害自己的生命,不仅会伤害我们的'家人,更会伤害我们的社会。

  老师:是啊!一个生命的存在,他牵连着许多的生命,这更体现了生命的宝贵,生命的无价。

  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些自己所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看我们伟大的先人们是怎样认识生命的:

  (学生展示个人收集的名言,加适当的个人才艺展,5分钟):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美】

  时间在痛苦的期待中变慢,在纵情的欢娱中变快。——何怀宏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 克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郎费罗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永远对生活充满最美好的期许!——约翰.库缇斯

  (大屏展示:想想风烛残年的双亲,想想所有的灿烂笑容,想想期待我们的爱人,想想生我养我的热土,生命是宝贵的)

  老师:是的,“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盛年不重来,一日再难晨”。我们的生命却又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我们不仅感伤,更要警惕,因为生命是脆弱的,不可抗拒的灾难、不可医愈的病魔、不可预料的伤害、同类相残的战争,无时无刻不张着巨嘴吞噬着我们。

  (播放死亡场景:地震、逃生、临近死亡的恐惧,5分钟)

  (大屏展示:生命是脆弱的)

  老师:

  人们都希望自己宝贵的生命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磨难。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展示:吟咏磨难)

  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痛苦与挫折,面对这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大屏幕显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12分钟)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今天我们请到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请听他给我们指点的迷津:

  (心理辅导老师发言给学生问题回答作点评,2分钟)

  老师: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光,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从前更加灿烂,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彩虹。我们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总是伴随着痛苦与磨难,好比在沙滩上行走,一排排歪歪曲曲的脚印,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但只要生命存在,就有希望相随。

  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主题班会,手语舞《希望》(3分钟)

敬畏生命 第11篇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时时刻刻都要留意安全。

  2、人人树立起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急,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3、学习水、火、电、交通、中毒、网络等安全学问,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学习有关安全学问,把“安全”牢记心中,做安全学问的小宣传员。

  二、活动预备

  1、搜集与自己关系较亲密的各方面安全学问。

  2、搜集不留意安全而造成的凄惨事例图片。

  3、搜集交通安全标志。

  4、预备向家长、社会发出建议。

  5、多媒体设施、“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赞叹119”安全VCD片。

  三、活动过程:

  主持词:合:同学们,安全是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我们要牢记各种安全学问,避开各种危急。我们学生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心,牵动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今日,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主题班会。盼望大家乐观参加。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媒体帮助: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录象片)

  潘爱强: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四周或自己身边的触目惊心的例子有许很多多,这些例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平常上学放学,在大路上骑车,或者走路,肯定要留意交通安全,千万不行骑车玩双脱手,不行相互追赶玩耍,肯定要遵守交通法规。

  曹美珍:请听歌曲《交通安全三字歌》。

  潘爱强:交通安全与我们亲密联系,需要我们学习并熟知有关的安全标志。曹美珍:大屏幕出示《安全标志》,学生识别。

  潘爱强:当我们背着彩色书包,风一般跑出家门,有多少父母一遍遍吩咐:留意安全!又有多少母亲在祈祷:愿你欢乐,祝你平安!我们的确幼小,在若大的人世间,我们身边时常有许多担心全的事情发生,我信任同学们也常常会看到或遇到。请听我们班的同学张立平讲《学游泳》的故事。

  嬉戏等

  让学生谈看法

  曹美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细心,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我们假如遇到担心全的事情又该怎样做呢?

  我们可以打110。假如没方法打电话,怎么办呢?请听介绍!

  潘爱强: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看上去很寻常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有时也可能暗藏着哄骗和危急,我们要留意防范,学会自己爱护。单独在家有人来敲门,问清其姓名,若是生疏人,别给他开门,不要轻易让生疏人进屋。生疏人闯入家门可到窗口、阳台高声呼叫。不要跟生疏的人走。不要任凭吃生疏人的东西。平常不要随便和生疏人交谈或交朋友。网络给我们猎取学问,了解世界供应了很多便利,但假如使用不当,也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害。要记住:电脑用处大,安全使用有讲究。网络主要用于学习,不能沉溺于网上嬉戏,以免荒废学业。不要轻易和网友见面。不要进入不安康的网站。不要轻易说出家庭地址、电话或其它资料等等。请同学们阅读《安全学问常识问答》。

  曹美珍:下发《安全学问常识问答》同学们学习。包括:消防、用电安全、楼道安全学问、防传染病、防中毒、防绑架、防诈骗、防拐骗、网络安全、游泳安全、防交通事故等

  潘爱强: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危急担心全事情时要准时实行防范措施,关注自身安全,在必要时我们可以拨打电话求助。大家跟着屏幕齐读: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曹美珍:为了我们的安全,为了我们的幸福,让我们牢记!

  甲: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做一个留意安全,珍爱生命的学生吧!宣读《大钟高中建议书》,下面进展《大钟高中安全公约》签名活动。

  曹美珍:同学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班会马上完毕。让我们齐唱歌曲《祝你平安》。

  潘爱强:请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今日我们的主题班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开得很胜利,盼望大家把“安全”两字牢记心中。并且做个义务宣传员,让我们四周的每一个人都安安全全,健安康康,快欢乐乐,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感谢大家。

  四、活动的稳固与延长

  略

敬畏生命 第12篇

  初一语文第二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学习整体感悟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2.  学习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时间安排】

  第一课3课时,第二课两课时,第三课两课时,第四、第五课安排学生课外自读。

  第一课

  【教学目标 】

  1.                                   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热爱,从含蓄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的主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操。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想】

  1.文章的思想内容比较抽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拟以揣摩文中的关键词语为突破口,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2.以提问讨论为主。

  3.两篇课文各用一课时,另用一课时来进行作业 训练。字词学习留待第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敬畏生命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进入课题,提示作者,提问引起学生注意:

  问:生命是什么?为什么可敬?又怎么可畏?

  二.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领会:

  1.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

  三.提问讨论。

  1.根据刚才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2段):描写所见到的景象。

  第二部分(3、4、5段):书写自己的感受。〗

  2.请一个学生复述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要求说出开始时的神情,随后的变化,第二天的情态,并说清楚其原因。

  〖突出:几棵树、飘散──云库──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

  不经意──吃惊──诧异和震撼〗

  3.第二部分作者书写了自己的感受。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和句子。(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感受。相关的词语同时要求学生翻书理解。)

  〖词有:折服、敬畏、碰撞、感动。句子有:1我几乎第一次遇见生命。2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3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4.作者为什么“折服”、“敬畏”?

  〖因为我“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为“造物者惊心动魄的壮举”所感动。

  5.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因为树不分昼夜的飘送种子,为播撒后代竭尽全力,而成功率却极小,或许其中“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6.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作者以前对生命的形式和意义并不经意,只是把它看作一种具体的物的生存方式,而没有去思考它们的作为“生命”的本质意义。而这次飞絮飘种的情景,引发作者第一次对“生命”的本质意义的感悟,她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无私地传递生命,不惜代价,不求回报,顽强执着的,惊心动魄的精神。“生命”在这里已不是一种具体的植物或动物,而是一种普遍的抽象的生命,即本质意义上的生命,或生命的本质意义。〗

  7.文章最后一句话应怎样理解?(这个句子比较复杂,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去启发学生理解。)

  〖“土地”比喻心田,即“心之峡谷”;“敬畏”应是“敬重,不敢轻视”的意思。这个句子含蓄地写出了由树木飞絮飘种所得到的人生感悟──敬畏生命,即生命是神圣的、无私的、顽强的,要热爱生命、敬重生命。这种感悟经过作者长期的观察和深思,已经形成了一种深刻的理性认识,所以把它比喻为成长在心之峡谷的一棵蔚然成阴的大树,不仅让“我”懂得了敬畏生命,而且还让“我”懂得了“怎样敬畏生命”。〗

  8.作者在文章末尾表达的情感与前面有甚么不同?

  (理解文章情感发展的线索)〖不经意──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敬畏──蔚然成阴〗

  四.总结。(提问回顾前面讲过的重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略)

  3.在你所感受到的生命现象中,有什么让你感动的地方吗?(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讨论。)

  五.布置作业 。

  1.解释预习提示要求积累的词语,并分别造句。

  2.回答练习第一题的两个问。

  附板书设计 :

  敬畏生命

  张晓凤

  第一部分(1、2段):描写所见到的景象。

  几棵树、飘散——云库——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

  第二部分(3、4、5段):书写自己的感受──敬畏生命,即生命是神圣的、无私的、顽强的,要热爱生命、敬重生命。

  感情线索:不经意──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敬畏──蔚然成阴

  第二课时

  热爱生命

  蒙田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进入课文,然后简介作者。

  (先要求学生读注释1,再补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产生巨人”的时代,一大批解除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麦哲伦,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及培根、蒙田等等。《热爱生命》是蒙田晚年写的一篇随笔。现在我们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一下此文的“生命”与上文的“生命”有什么异同。

  二、学生朗读课文(由两个学生分段读),并正音。

  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含义。

  1.《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中的“生命”含义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指普遍的、抽象的生命,指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具体歌颂的是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的本质特征;后者指人的生命,具体指的是人生、生活,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能说出主要句子。)

  3.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4.怎样理解“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5.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6.第二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7.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8.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这个问题拟再分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四、比较两文的异同。(引导学生从题材、主旨、表达、风格几方面比较。)

  〖同:主旨相通,谈生命,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

  异:前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后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

  五、布置作业 。

  1.书面完成练习第二题。

  2.做《文段阅读》中第一课的作业 。

  3.如有时间可课内做“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

  热爱生命

  蒙田

  度日: 坏日子 消磨 飞快地去“度”

  好日子 慢慢地赏玩 细细品尝

  “哲人”:打发 消磨 回避 无视它 苦事 贱物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

  “我”:称颂 富有乐趣 无比优越 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

  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同:主旨相通,谈生命,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

  异:前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

  后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针对前两节课的作业 ,进行讲评和订正。重点是造句。

  二、继续完成“一课一练”的作业 并订正。

  三、根据前两节课的情况,查漏补缺。

敬畏生命 第13篇

  一、教学主题: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二、教学理念:

  运用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利用自己体验、生生互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实际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使其对生命价值与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教学对象:

  中学生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开始有自己意识的产生,但自己判断能力是低下的,初中生在活动中与他人交往中,会主观和片面地评价自己。他们的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初中生感受生命的存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存在价值,提高自己判断能力以及挫折应对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正视生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懂得人类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2.行为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己保护的能力,珍爱生命;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启发学生珍爱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六、教学重点:

  多彩的生命世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七、教学难点:

  如何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八、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法、情境体验法

  九、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情景引入

  课件展示:一个荒芜寂静的地球,慢慢地,有了植物,有了动物,有了人类(基本上按生命进化的过程展示,并伴随着鸟的歌声、兽的.吼声和人的话语声),不久,一切又全部消失,地球重归于沉寂。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喜欢有生命的地球,还是没有生命的地球?为什么?

  2.导入新课

  教师引题:地球上有了绿树鲜花的摇曳,有了鸟的歌声、兽的吼声,才有了生机,而有了人类之后,人类更是用智慧与双手创造了地球上的一个个奇迹。套用恩格斯的话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

  (二)第二环节:多彩的生命世界(板书)

  1.活动一:看一看(书上的图片)

  教师:高原因为有了鹿群、海底有了动植物才有了活力,才有了生机。

  2.活动二:搜集与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生命实体的照片,大家很用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意义的图片,现在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欣赏、研究一下,老师作简单的介绍,同学们要注意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多彩的生命世界哦。

  (图片幻灯片展示,教师作简单介绍。)

  3.活动三:说一说教师:通过观察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大家一定感叹这些生命的伟大与可贵,自然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多姿多彩,你们心中的生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思考并简述,老师作简要点评。)

  教师: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要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4:活动四:读一读

  (学生简单阅读小故事:《小鱼的故事》)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人物:“男士”、“小男孩”他们对待浅水洼中危在旦夕的小鱼的态度:

  1.无所谓

  2.很“在乎”。

  到底怎样对待这些脆弱的生命呢?谁的态度更值得我们肯定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正是人类和其他众多的生命才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的生命大系统。因此,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其他生命。

  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友好的。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对大自然的征服其实就是对我们家园的侵略和掠夺。所以,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道德习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板书)它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文明。

  5.活动五:做一做

  学生思考: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应怎样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多样性?学生动手:写一则公益广告用语,警示人们善待其他生命。

  (三)第三环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板书)

敬畏生命 第14篇

  一、主题阐释

  生命教育古已有之。几千年前,古人已开始对自身生命价值进行追问,今天,尤其是在近些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呈现上升趋势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进而学会珍爱生命更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让生命之花怒放”这一主题不仅表现为对生命的爱惜,更表现为对生命的尊重。要引导学生追求生命的质量,活出生命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具人文的情怀来审视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的生命,要对一切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法则,让其他生命的生命之花也能得以尽情地绽放。

  本主题班会就是试图通过“爱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让生命之花怒放”的内涵。

  二、班会准备

  (一)课前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对“生命教育”这一主题的基本理解,把握学生现状。

  (二)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班会基本思路:情境导入——场景感染——启发诱导——合理升华——延伸拓展。

  (三)具体准备工作

  1.选择班上两名有朗诵经验的学生准备诗朗诵《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2.搜集相关文字、音乐和图片等素材,并做成PPT。

  3.准备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MTV《地球之歌》

  三、班会目标

  (一)通过情景体验感受生命的脆弱,进而感悟生命的宝贵,学会爱惜生命。

  (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进而懂得什么是尊重生命,应该怎样尊重生命。

  (三)培养学生更宏大的生命观,要对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心怀敬畏。

  四、设计理念

  在班会设计上,力避说教,注重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缘境体悟,因情而感,再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感染,使学生对“让生命之花怒放”的思考水到渠成。

  五、班会流程

  (一)导入

  课前循环播放PPT《胡杨礼赞》,通过音乐、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领略胡杨精神,创设适合的情景渲染本次班会的主题。由《胡杨礼赞》和学生本身的蓬勃朝气自然引出本次班会的题目“让生命之花怒放”。

  (二)第一部分:爱惜生命

  “生命之花”有哪些形态?首先通过PPT在欢快的背景音乐(大自然鸟鸣)中出示几张绽放生机的花朵图片,然后过渡到几张极富吸引力的可爱儿童的图片,以此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生命之花绽放的魅力。

  转换话题:怒放的生命之花固然美丽,但天灾人祸防不胜防,会让怒放的生命之花瞬间凋零。PPT在伤感的背景音乐(《再见警察》)中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获非洲新闻大奖的“前一天”主题系列图片,展示的是广岛原子弹爆炸、肯尼迪总统遇刺、美国911恐怖袭击、非洲索韦托骚乱等前一天的几个典型的温馨画面,使人在和悲惨现实的对比中感受人祸之害。

  另一组图片是20_年3月分别发生的云南盈江县5.8级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后的凄惨景象,让人于震撼中感受天灾之痛,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生命之花的易逝,正所谓“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引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

  由地震图片,进而引出配乐(背景音乐为神秘园的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诗朗诵《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在强大的感情冲击力面前,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生命之花易逝的脆弱。

  此情此景,我们不能不感慨:活着真好。如果这些天堂里的孩子有知,他们该是如何眷恋这个美丽的世界。然而,活着的人又都知道珍惜这美好的生命吗?PPT出示以下资料:

  资料一:

  从20_年2月26日到20_年3月21日,不足一个月时间内,惠州仅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就接连发生了4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成为首位死因。不少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东江时报(20_.4.12)

  资料二:

  近年全国各地青少年自杀自残的新闻屡见报端:河南一高三考生,高考成绩估分不理想,竟在家自杀,而高考成绩揭榜时,她的高考总分超过本科分数线33分;某中学的一位20__级新生,因为不习惯学校的管理制度,感觉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成都市一个13岁少年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争执纵身跳下了7楼,结束了生命;16岁学生陈某用亲人给的压岁钱长时间打电子游戏,在家人对其教育时,他用两条毛巾将自己吊死在水管上;沈阳市康平县一名高二年级男生因恋人提出分手,用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自己胸口,造成严重的心脏破裂,差点断送生命。

  面对以上资料,你产生了哪些生命的感悟?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思考,各抒己见,分享理解:

  1.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过身边发生的类似的自杀自残现象?

  2.你认为造成他们自杀自残的原因有哪些?

  3.当我们遭遇困境的时候应该如何来化解?

  直观形象的材料容易带给学生思想的震撼和触动,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自然就有了爱惜生命的切身体会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化点拨:

  1.二月河曾说过:“当处在人生的低谷,无论你向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困苦是生命生活的有机部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2.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而言,你是他的整个世界。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也要为亲人负责。

  进而总结本部分内容: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我们必须爱惜生命。

  (三)第二部分:尊重生命

  在“爱惜生命”的基础上,自然转入更深的层次:活着是生命的首要目的',但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生命的意义更在于谋求发展。生命虽然很宝贵,若不能好好运用,等于没有价值。那么,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我们又该怎样尊重生命呢?

  同时可以用PPT提供成功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的资料:

  约翰库缇斯,1970年出生,澳大利亚人,天生严重残疾,出生时脊椎下部没有发育,两条腿根本没有成型,既无法行走,也无法安装假肢,29岁时罹患癌症,一个出生时被医生断言活不过当天的残疾人一直顽强生活到现在,他不但是世界“激励大师”,而且还是乒乓球、橄榄球、游泳、跳水等运动项目的二级教练员,并获得澳大利亚残疾网球赛的冠军。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约翰库缇斯的成功励志故事?

  2.这些故事给你哪些生命的启发?

  3.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尊重生命”的?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尊重生命”?

  在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以下的升华提醒:

  1.尊重生命,就要给生命以尊严。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你可以不伟大,但绝不能甘于平庸,你也许平凡,但决不应放弃追求高贵的权利。

  2.尊重生命,就要给生命以价值,把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他人、社会联系起来,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在帮助他人、推动社会进步中闪光。

  (四)第三部分:敬畏生命

  哲人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难道人类真的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尤其是在人类的骄傲狂妄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和我们一道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的生命。

  欣赏配乐朗诵,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抒情散文《敬畏生命》。(配乐为班得瑞的抒情钢琴曲。)

  文学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同样,作为音乐艺术,很多作品也传达出类似的对生命敬畏的思考。请欣赏摇滚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MTV《地球之歌》。

  通过以上艺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敬畏生命?我们应该怎样敬畏生命?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启发引导:

  1.恩格斯曾经发出过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步征服行动,都要遭到大自然加倍的报复。”敬畏这个星球上其他的生命在今天显得更有现实意义,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

  2.敬畏不是惧怕、懦弱的代名词。敬畏的实质,是面对和我们平等的生命应采取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比如,敬畏生命不是让我们对于一只吸血的蚊子心怀怜悯,而是当我们面对各种流浪小动物时,能多想一下我能做点什么,至少不再是棒杀之。

  (五)总结拓展

  珍爱生命,就要让生命之花怒放,就是要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自我生命的价值,敬畏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

  当然,有关“珍爱生命”“让生命之花怒放”的思考并不能到此结束,而且,我们还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此,我们的班会将从课堂进一步向课外延伸。课下,请同学们集思广益,在班委会的组织下,以班级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让生命之花怒放”的倡议书。(提供如下格式,由学生课下补充完成。)

  六、课后反思

  (一)“注重情境设计”的基本理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班会图文并茂,声情结合,学生能自然而然地缘境体悟,因情而感,各环节的推进自然而有层次。

  (二)学生能积极投入,真诚思考,且有独特见解;教师的点拨指导及时,并能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升华。整个班会思想含量丰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利用PPT《胡杨礼赞》进行导入和最后环节“让生命之花怒放”倡议书的拓展,有一定创新,且有效联系了课前、课上和课下,使得班会更加丰富充实。

  (四)课堂驾驭上力求更从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可以更有针对性;在班会准备的细节上须要再下功夫,如诗朗诵的排练可以做的更好。